党建工作

奉献永不止 夕阳分外红 —记中化资产(上海)退休党支部书记王美娣同志

2018-11-20

资产(上海)退休党支部有一位支部书记,她被公司离退休老干部及全体在职员工亲切地尊称“外婆”,退休老同志经常调侃地说,“王美娣放到现在就是网红”——她,就是公司“最美老干部”王美娣同志。王美娣同志几十年如一日,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,淡泊名利、不懈追求,奋斗一辈子,奉献一辈子,“外婆”王美娣用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,不断地向身边人,传承最美故事。

从“华理”引进了“高才生”

王美娣同志出生于1945年11月,1968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(今华东理工大学),笔者2008年一进单位就知道公司(原中化上海)有一位名气很响的退休“外婆”,直到2015年初,从事老干部工作后,也一直认为“外婆”群众基础特别好,一定是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。有一次在组织“正能量”外出参观活动时,有一位老同志竟然问“外婆”一道孙子学校的化学题怎么解答,正好被我听见,我暗自心想,“出来活动就活动吧,拿这么难的题目考70多岁的‘外婆’,没有搞错吧?”只见“外婆”王美娣掏出一支笔、摆出一张纸,三下五除二,就把这位老干部孙子做不出的习题用两种思路作了解答,我当时感觉“外婆”简直“牛到不行”,太厉害了,活动结束后在返程的地铁上,原公司领导杨心海同志说,“小孙,你知道吧?公司原来是做化工进出口的,老王是当时外贸公司去找华东理工商量,引过来的人才,她是学硅酸盐专业的,理科不要太好哦”。

王美娣同志在职时期,是一位把业务工作、管理工作、党务工作做得同样出色的优秀干部。外婆曾获得过“国际商务师”、“经济师”、“政工师”三重职称,80年代曾被上海市外经贸系统评为“三八”红旗手,90年代曾被上海外经贸系统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。笔者认识“外婆”已有10余年,她对自己职业生涯里所取得的成绩,从来都只字未提。

退休支部的“带头人”

1999年1月,王美娣同志从原中化上海退休,作为一名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,王美娣在上海公司的老同志中享有极高威望,具有良好的口碑,让她很快又有了一个新的职务——退休党支部书记,从退休至今,支部书记的工作占据了她退休生活的大半时间,她是个很乐观的人,她经常对公司老干办的工作人员坦言,“忙,代表我还能为党多做些事,为群众做些好事。”

王美娣同志这样说,“退休支部的党员工作上虽然退休了,但思想不能退休。”如何带领支部党员做到离岗不离党、退休不褪色,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,这是她作为支部书记的职责。首先,她以身作则,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,对公司两个老干部微信群上原本有的不妥言论,坚决予以批驳,时刻注重维护党的形象;其次,她加强学习,公司老干办每年4月份会组织原公司领导+支部书记座谈会,在原公司领导因高龄老龄导致减少的情况下,她主动要求参加座谈学习,做到勤于学、善于学、经常学、努力学,用党的先进理论不断充实头脑,努力提高为支部服务的水平。多年来,她一直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,热诚为支部党员服务,认真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。

2014年12月,公司经历了改革重组,在离退休人员业务重组通报会上,退休党支部书记王美娣同志带头表示,“我们支持集团的决定。” “外婆”的率先表态,让原公司领导、多名老党员代表份份表示,改革是国家的大势所趋,我们离退休同志支持集团公司的改革。她的举动,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老干部矛盾隐患,对于公司的维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在支部的组织管理方面,王美娣同志敢于坚持原则,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对退休干部提出的要求,引导支部退休党员牢记党员身份,对个别不自觉缴纳党费的党员,她主动与其交流沟通,将“小道理”融入“大道理”,强化了这部分党员的组织观念。这些年来,她时刻把退休支部的党建工作放在心上,经常为离退休支部的党建工作建言献策,不遗余力,贡献力量。

关心社区和晚辈,发挥余热

王美娣同志虽已退休多年,但仍然关心所居住社区——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的发展,帮助社区献计献策,加强了居民和居委会之间的沟通联系,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。

王美娣同志还利用自身理科优势,帮助家中2名晚辈解答“奥数”题目,生命的新旅程过得更加充实和精彩。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身份,“外婆”王美娣最看重的是共产党员身份,她不忘初心,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,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同志。